Blog Details

  • Home  
  • “天才”陈涛被禁止留洋?足协当年的那些政策有多“迫不得已”?

“天才”陈涛被禁止留洋?足协当年的那些政策有多“迫不得已”?

当新一届中国足协管理层喊出“集体向日本球员学习,出去闯荡锻炼”的指导方针,让留洋一词再度成为焦点。回首过去的20多年,留洋这件事在中国足坛却是有着多次反复。

在世纪之交时,为了备战十强赛中国足协曾经“禁止国脚留洋”,这导致了诸多球队在随后多年各队都用各种方式阻挠球员走出去,这也让“天才”陈涛饮恨转会费。这些曾经的特殊政策,真的是足协迫不得已吗?

十强赛高于一切:足协禁止国脚留洋

a. 一切为了世界杯梦想:10强赛前足协禁止留洋

原本球员留洋,更多是一个个人职业规划的选择。不过在中国足坛,事情从来没有那么简单。2001年国足备战世预赛亚洲区10强赛之前,中国足协一纸禁令,规定任何国内球员都不许在十强赛之前留洋(已经在欧洲的不包括在其中)。

2000年底到2001年初的3个月时间,张恩华曾被租借到英甲格林斯比(当时的英格兰第二级别联赛)。几乎是第一时间,“黑子”(张恩华绰号)就成为了球队的绝对主力,更是在17场比赛里打入3球。当时格林斯比非常欣赏这名中国后卫,但是因为中国足协新鲜出炉的“禁洋令”,使得张恩华不得不放弃梦想。

跟当时已经永久转会欧洲的杨晨和谢晖不同,张恩华原本只是租借,如果想要继续留洋就涉及转会手续。中国足球的禁洋令在这个时点出台,张恩华不得不遗憾回国。可惜他在国家队并不受到米卢重用,失去了留洋机会不说,也没能给国家队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让张恩华略感欣慰的,还是他昔日里的成功并没有被所有人遗忘。差不多12年后,2012年张恩华重返布伦德尔公园球场,当时在场的3000位球迷全体起立为这张来自于东方的面孔送上掌声。更为让人吃惊的是,格林斯比将张恩华与利物浦传奇比尔-香克利一起,列为球队历史28位传奇人物之一。无论这是否是为了示好中国市场,至少张恩华曾经的那3个月时间,的确是让英伦信服过。

以张恩华的技术特点:他会比李玮锋和杜威更合适英超的舞台

b. 02年打入日韩世界杯:中国足协的“苦心”有了收获

尽管极大影响了张恩华的职业发展,不过中国足协对于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是骄傲的。因为在米卢的带领下,中国男足历史第一次,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打入世界杯。

以成功者不受指责为标准,那么中国足协至少这一次的结果是绝对正确的。至于在这个过程中,牺牲了谁,或许也无法再细究。从之后的发展看,因为打入世界杯也让更多的中国球员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了解。孙继海、李铁、李玮锋等人,就是借着这股东风获得了前往英超的机会。

英超曾经的“中国德比”:无数中国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

中超老板为了钱阻碍球员留洋:陈涛梦碎让人唏嘘

a. 足协都曾禁洋令:我们为什么要支持?!

在02年日韩世界杯国脚的留洋潮褪去之后,中超因为“假球、黑哨”等杂音进入到一个滑坡期。联赛形象变差、球迷热情减退,投资人入不敷出的现象比比皆是。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,优秀的年轻球员想要留洋就变得非常困难。

2005年世青赛,那支为本土08奥运会组建、凝聚了中国足球大量心血的黄金阵容,一度让无数的球迷疯狂。陈涛作为球队的进攻核心,在克劳琛的战术体系下有着重要的作用。锋线上董方卓和郜林轮换,陈涛前腰得到边锋蒿俊闵和卢琳的支持。在他的背后,是被阿根廷国青队教练称之为“天赋强于同龄西蒙尼”的周海滨。后防线上,脚下技术可以震惊欧洲的冯潇霆搭档赵铭。

那年的世青赛,小组赛3战3胜,淘汰赛中遇到德国国青。陈涛的任意球直接破门,让本队一度2-1领先。尽管最终2-3惜败,但打入淘汰赛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。陈涛自己也跟梅西一起,入选赛事最佳阵容。

随后2年的土伦杯上,陈涛连续高光表演。06年打入4强,陈涛当选赛事银球奖;07年陈涛贡献2球2助攻,中国国奥赢得土伦杯亚军的好成绩。

如此出色的表现,让所有人都对陈涛给予厚望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世青赛和土伦杯的出色发挥,让他吸引了多家欧洲球队的目光。陈涛先是试训切尔西,接受穆里尼奥的指导,随后又与比利时的安德莱赫特走得很近,但无法通过沈阳金德这一关。

最有诚意的是意甲热那亚俱乐部,他们当时出价一度高达110万欧元,承诺两年内付清,并提供陈涛二次转会分成的优惠条件。不过沈阳金德俱乐部负责人坚持更高的价格,还要求转会费一次付清,最终让转会流产。

陈涛自称在世青赛时自己的实力强于朴周永和本田圭佑,如果不是因为留洋失败,自己不会比他们的成就差。

b. 足协不支持,中超投资人怎么可能愿意损失自身利益?

如果站在中超投资人的角度,我们的确没有理由去谴责他们“见钱眼开,无视球员的发展”。毕竟投资人花的是真金白银,他们没理由跟做慈善一般将球员低价送出。

因为留洋受挫,陈涛与沈阳金德之间产生巨大矛盾,原本是球队队长的陈涛,甚至被俱乐部雪藏一年多的时间。直到2009年,陈涛以当年标王的身份,以800万人民币的价格转投上海申花,彻底放弃留洋梦想。

陈涛的留洋失败,或许还是因为他“太年轻、缺乏大局观”。当时的中国足协,正处于最混乱的时代。受贿、黑哨和假球横行,想要留洋你就要“认识人”。原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、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,在日后因为受贿落网后交代:自己接受了郑智送出的一块价值6万的手表,帮助他完成转会英超查尔顿。

不仅仅是南勇,郑智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去到英超,还给韦少辉送过一只价值2万元的LV行李箱。相比于01年时“一切为了10强赛”,中超“最黑暗时代”的中国足协,的确无法给予中超俱乐部正确的“留洋政策引导”。

鼓励留洋的新时代:U23政策的双重意义

a. 鼓励留洋的新篇章:武磊成为时代标杆

当时间来到当下,中国足协经过了几番整顿,有了欣欣向荣的新朝气。鼓励向日韩学习,更多中国球员走出国门,留洋提升自我,成为新时代的指导方针。

武磊作为新时代中国足球走向欧洲的“敲门砖”,还是打出了自己的水准和风格。过去的1年半时间,西甲先发30场,出战2547分钟(相当于28个全场),一共打入7球。这个数据,还是很有说服力的。尤其是本赛季欧联杯资格赛、正赛、国王杯和西甲都有进球,三线开花也传为美谈。

在球队的战术板中,武磊被放在二前锋和边前卫位置上摇摆。就是要发挥出他的前插速度优势和空间洞察力,有着很好的刺透防线效果。

这一份的锻炼,在回到国足后也是很有帮助。本次40强赛上,武磊俨然已经是国足一哥。对战叙利亚客场的这个进球,含金量很高。

武磊的进步:留洋不在乎年龄,走出去就会有提升

b. U23政策背后的深意:接应留洋归来的青训潮

鼓励留洋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国脚走出去,更是鼓励青训球员在更小的年纪就去到欧洲环境下成长,尽可能地扎根欧洲。不过在大浪淘沙、更多失败的基础上,中国足协其实也给予了留洋的年轻人,更多的“退路”。

当前中国足坛最优秀的年轻人之一韦世豪,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他在留洋葡萄牙后,一度在葡甲站稳脚跟。相比之下,杨立瑜则只能在预备队挣扎。因为U23政策的出台,使得这些在欧洲打拼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退路。回到国内征战中超,积累了更多经验后,二次出国发展也成为一个潜在的选项。

当中国足协多想一些,中国足球为数不多的足球苗子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。不过“温室里培养的花朵”终究有些稚嫩,中国青年队国字号各项亚洲赛事全面失利,多少也让人有些心痛。如何振兴中国足球青训?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。U23不是真正的解药,没有硬实力光靠口号也不可能二次留洋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